微軟最新一季的財報就出現了近5年來最慢的成長率,微軟也示警這情形可能會持續下去。
連署新聞稿指出,去年九合一地方選舉結果出爐,全台女性地方議員已達38%,創歷史新高,國會更有47席女性立委,是亞洲最高的41.59%。但我國2020年的內閣女性比例,卻是創歷史新低的4.76%,現在也僅有7.5%。
蘇貞昌傍晚在臉書發文,先是感謝這4年來擔任行政院長期間,行政團隊的鼎力相助、總統蔡英文的信任以及立委的指教和支持,也表示團隊有做出一些成績,護國衛民、守住台灣。當時,蘇貞昌認為辭職不管固然瀟灑,但總預算案就必遭退回,要求新閣揆上任重審,擔心政局動盪,因此頂著笑罵繼續擔任行政院長。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內閣總辭,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表示,總統蔡英文特別感謝蘇貞昌所帶領的行政團隊,經過行政與立法部門的充分溝通,能夠讓史上最大規模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審查通過。蘇貞昌稍早已與蔡英文會晤,並再度向總統提出請辭,表達希望讓總統有寬廣的空間,為國家開展新局,讓台灣繼續前進。
並在過年後,讓新的內閣團隊在最短時間迅速就定位,讓各項國政無縫接軌、順利推動。對比瑞典(57.1%)、加拿大(51.4%)、法國(50%),甚至是性別平等指標不如我國的韓國(27.8%)、日本(10%),連署團體及立委認為亟待改進。孟德瑞斯當年勝選,一舉打破共和人民黨(CHP)自建國以來執政近30年的局面。
8年級生達姆拉(Damla)及麥赫邁特(Mehmet)對《中央社》表示,他們難預測艾爾多安是否連任,只希望選後失控通膨能好轉。艾爾多安說,「我們的人民將在73年後的同一天向(反對派)做出回應」。(中央社)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(Recep Tayyip Erdogan)今天(當地時間18日)暗示,大選可能提前至5月14日舉行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土耳其選舉已進入倒數,分析指結果難料,也有人認為,艾爾多安勝選勢頭再現。艾爾多安說,「我們的人民將在73年後的同一天向(反對派)做出回應」。
艾爾多安1990年代擔任伊斯坦堡市長期間曾被罷免並短暫入獄,他經常將自己與孟德瑞斯相比。《法新社》指出,這位74歲的前公務員民意難有起色,導致在野陣營出現分歧。孟德瑞斯於1960年因軍事政變下台,隔年被處決。新興市場策略師艾希(Timothy Ash)在給客戶的報告中指出,「我認為選舉勝負實在難分,但我永遠不會在任何選舉中無視艾爾多安。
資深土耳其記者古塞爾(Kadri Gursel)今天推文寫道,在野陣營如今別無選擇,只能盡快敲定聯合候選人,並與所有政黨組織一起支持這位人選。土耳其民主黨(DP)黨魁孟德瑞斯(Adnan Menderes)當年於5月14日說:「夠了,人民將有發言權」,並於選舉中勝出。但是土耳其法院去年底以觸犯侮辱公務人員罪,判處伊瑪莫魯近3年徒刑,並禁止他從政。孟德瑞斯當年勝選,一舉打破共和人民黨(CHP)自建國以來執政近30年的局面。
判決結果尚待上訴法院確認。就目前來看,共和人民黨黨魁基里達歐魯(Kemal Kilicdaroglu)是最有可能挑戰艾爾多安的人。
(中央社)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(Recep Tayyip Erdogan)今天(當地時間18日)暗示,大選可能提前至5月14日舉行。艾爾多安近年支持率因土耳其經濟危機受挫,卻未陷入明顯敗北局面,原因是在野陣營至今仍無法化解內部分歧,推出單一候選人。
不過,如果他成功扳倒艾爾多安,卻被上訴法院判定犯下侮辱公務人員罪,將不得不卸任,對在野陣營而言,讓他參選恐怕風險太大。8年級生達姆拉(Damla)及麥赫邁特(Mehmet)對《中央社》表示,他們難預測艾爾多安是否連任,只希望選後失控通膨能好轉。」 新聞來源 土耳其大選可能提前至5月 在野陣營仍無人迎戰 延伸閱讀 《CNN》盤點2023中東四大看點:土耳其大選、OPEC更加團結,以色列右翼內閣與伊朗的內外交困 土耳其6月總統大選情勢不明,在野陣營「6人會議」整合觸礁,推不出單一人選挑戰艾爾多安 土耳其12月通膨率急劇下降,有利艾爾多安選情,但選前利多增開支不利經濟前景 土耳其政壇新秀、伊斯坦堡巿長伊瑪莫魯遭定罪褫奪公權,民眾上街批艾爾多安「清除總統大選對手」 掌權近20年,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暗示2023年大選後將交棒給年輕世代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土耳其國會及總統選舉定於6月18日登場,但是這幾週以來,土耳其官員持續暗示他們可能會提前舉行,以避開宗教節日及學校考試。分析指出,艾爾多安陣營正尋找完美時機,讓更多支持者出門投票,力壓支持在野陣營的人數。
伊瑪莫魯已經提出上訴,且仍可以競選總統。大選戰鼓已響,在野陣營仍未推出迎戰人選
俄軍指揮官「末日決戰將軍」被撤換 《外交政策》盤點2023年全球10大衝突熱點:台海危機、東非混戰⋯⋯以及看不見盡頭的俄烏戰爭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自俄國侵略以來,已有790萬名烏克蘭難民往西逃到歐洲,其中490萬人向歐盟的臨時保護機制登記,保護期至2024年3月,因此該中心預測,去年來到歐盟的烏克蘭難民會有更多人在今年投入歐洲就業市場,也就是作更長遠打算。
烏克蘭駐以大使科爾尼丘克(Yevgen Korniychuk)接受電話訪問時告訴《路透社》,他「不知道」報導是否屬實。此外,以色列也顧慮到俄國境內為數眾多猶太人的福祉。
該報告也認為歐盟勞力短缺情況不會因經濟前景看淡而紓解,因此預期歐洲國家與第3國在引進合法移民上將有更多合作,包括發給短期工作簽證,例如去年部分歐盟國家就與印度和摩洛哥達成類似合作模式。」 對於2022年12月29日再度執政的以色列保守派總理納坦雅胡(Benjamin Netanyahu)而言,在他任內已經或即將發生這樣的美方軍火移交,可能考驗他在先前擔任總理時與俄羅斯總統普亭(Vladimir Putin)建立的關係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國際移民政策發展中心的第2項預測就是,因俄國已宣布將增加從北非和中東飛往俄屬加里寧格勒(Kaliningrad)的航班,這將致使更多移民借道進入歐盟國家,取代目前北非移民常採取的地中海航行路線。
俄國政府也看準移民議題是歐洲社會的壓力鍋,試圖火上加油。」 智庫:歐盟將再湧進400萬烏克蘭人,俄把難民武器化 (中央社)有19個會員國的歐洲政府智庫國際移民政策發展中心估計,今年歐盟將有400萬烏克蘭人湧入,俄國也把北非、中東難民導入歐盟,「武器化」難民作法將為歐洲帶來極大挑戰。
由於俄羅斯在敘利亞有駐軍,以色列為了要在敘利亞對當地可疑伊朗目標發動軍事攻擊,因此希望與莫斯科維持自2015年設立的協調熱線。但美國行動並不需要獲得以方正式同意。
問及紐時的報導時,這名發言人僅表示:「在美方要求下,儲放在以色列的美國裝備已在數週前轉交給美國武裝部隊。加里寧格勒是夾在立陶宛和波蘭之間的俄國飛地(exclave),距歐盟中心地區更近的波蘭首當其衝。
《紐約時報》指出,美方在2022年做出這項決定。根據《紐約時報》報導,華府這回決定將約30萬枚155毫米砲彈從以色列移往烏克蘭,其中約半數已運到歐洲,準備再送交給烏克蘭。位在奧地利的國際移民政策發展中心(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Migration Policy Development,簡稱ICMPD)今天發布新聞稿,預告將於下週發表的「2023年移民展望報告」兩大預測。首先,因俄烏戰爭短期內看不到盡頭,該報告預測今年歐盟將出現第2波烏克蘭難民潮,估計短期內高達400萬烏克蘭人緊急湧入避難,考驗歐洲各政府的難民安置能力及政策抗壓力。
北約、英國近期將提供更多重型武器 烏東蘇勒答爾戰況激烈死傷慘重,俄軍副指揮官訪白羅斯恐從北進攻烏克蘭 俄傭兵瓦格納集團稱攻下烏東鹽礦小鎮,烏克蘭否認。新聞來源 美儲放在以色列軍火移交烏克蘭 考驗以俄關係(中央社) 智庫:歐盟將再湧進400萬烏克蘭人 俄把難民武器化(中央社) 延伸閱讀 俄烏戰情分析:基輔、哈爾科夫與赫爾松三場大捷,意味著俄國的結局只有一個,就是在烏克蘭被拖死 俄飛彈襲烏東公寓,倖存女子癱坐瓦礫堆照震驚國際。
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並未立即對紐時的報導置評。他的前任、僅執政6個月的中間派總理拉皮德則積極表達對烏克蘭的支持。
以色列軍方一名發言人告訴《路透社》,當時的以色列總理拉皮德(Yair Lapid)批准這起軍火移交。一名以色列官員已對《路透社》證實此消息。